我行事風格之轉變            
尖嘴雁            2005-01-18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1920年代把人的行事區分為四種風格
D  Dominance (支配,指揮者) 
I  Influence (影響,社交者) 
S  Steadinness (穩健,支持者) 
C  Compliance (服從,思考者) 
最近接觸到一門訓練課程:長處管理與長處發展,這個課程 
把人區分為四種風格: 
支持退讓 SG    掌握接管 CT   持穩固守 CH    順應妥協 AD 
這個分類與馬斯頓的DISC分類,應該是差不多的。
關於這個課程的簡介請參考  http://tjy.fhl.net/LIFO.ppt
 
大概四種風格的特性如下:
支持退讓 SG 
基本價值觀  卓越 
個人目標:被看作一個有回應與有價值的人 
基本取向:如果我認真負責,並證明我的價值,則我不必要求也會得到獎勵 
重要問題:這件事的目的與價值?為什而作?是否符合利益? 
關鍵訊息:品質 公益 適當性 
華人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下頭,大部分的人會擁有SG的風格,也就是說:
追求團體的「卓越」是大部分人的目標,默默的犧牲的貢獻自己。但是這
樣的人容易否定自己,變成愚忠。
掌握接管 CT 
基本價值觀  行動 
個人目標:被看作一個主動與有能力的人 
基本取向:如果我想要事情發生,我必須使它發生 
重要問題:對我們有什麼利益?由誰掌管?何時完成? 
關鍵訊息:機會 效率 挑戰性 
這種「行動」派的人最適合去創新研發,若是教會裡頭有這樣的人,活
動一定多,可能可以因此招聚很多的人。他們會把握任何一個機會,衝
衝衝!但是容易被認為沒有耐性、好爭辯。
持穩固守 CH 
基本價值觀  理性 
個人目標:被看作一個客觀與合理的人 
基本取向:我必須維持我現有的一切,並運用現有資源,謹慎而有條理的在
         過去的基礎上建立未來 
重要問題:是否有類似的經驗?是否有成功的實例?能和現有的資源相結
         合嗎? 
關鍵訊息:替代方案 步驟 程序性 
團體中這樣的人實事求是,講求事實與證據,算是維持團體的重要風
格。但是可能流於過度保守小心、難以溝通。
順應妥協  AD 
基本價值觀  和諧 
個人目標:被看作一個讓人欣賞與受歡迎的人 
基本取向:只有我能先滿足別人的需求和情感時,我才能期望得到鼓勵 
重要問題:如何創造和諧? 如何維持形象?如何受人歡迎? 
關鍵訊息:別人想要什麼?別人對我的看法?大家一起做 
這類的人以維持團體和諧氣氛為目的,是很好的交際者,團體有他們會
更融洽。但是可能會成為妥協者、牆頭草等等。
其中每種風格沒有對錯好壞,只能看運用的合宜與否。每個人每個風格
都多少有一點,但是可能會比較偏重一兩種風格,這就顯現出每個人的
獨特的風格。而且順利時與遇到困難時展現出來的個人風格可能會不一
樣。
人們若是可以了解自己的風格,加以管理,即可讓風格發揮最大的功用
,這就是優點了。人們的缺點呢,其實常常只是風格長處的表現過當罷
了,換句話說:人的風格若是運用的當,就是長處;運用過當,就是缺
點了。而個性風格沒有好壞,我們只要認識自己的風格,好好的管理自
己的風格,就能成為我們的長處。
這跟之前我所想的:「我有某些個性是缺點,應該趁早把它改掉,換成
另種好的個性。」是不同的。原來每個人的風格並沒有好壞之分,如何
去管理讓長處發揮出來才是。
而,認識了這四種風格之後,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跟人相處。因為觀察我
們的同事、上司、家人、朋友之後,我們可以稍稍把人歸類為四種風格
的某一種,對於他們的某些可能激怒我們的言語、行為我們就可以比較
釋懷。同樣的認識了對象的風格之後,我們可以採用那種風格比較容易
溝通的方式與其溝通,如此溝通會比較順利。
最近的評估,我現在的風格是屬於:「順應妥協AD」和「持穩固守 CH」
 
 
的混合型。「和諧」與「理性」是我最常用的方式。
 
 
 
其實這個風格是會改變的:
 
 
 
幾年以前我應該是屬於「掌握接管 CT」和「持穩固守 CH」的混合型。也
 
 
就是「行動」與「理性」是之前我常常想的東西:之前在教會裡頭有事情
 
 
要做,我會去主導,問預計完成時間,追進度。我主持的開會,絕對不會
 
 
超過一小時。會後我一定發meeting minutes,然後去追每一點決議的
 
 
action owner,看看他們的進度如何。
 
 
 
幾年前在公司裡頭當工程師修機器,機器一有問題,我常常是用跑的到達
 
 
現場的,想搶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機器修好。那時我心中想:畢竟機器一
 
 
台三千多萬台幣,機器一秒鐘的成本是1.5元台幣,我怎能浪費每一秒鐘呢
 
 
?! 而我有一百多台機器。如此,我的胃怎能不疼呢?
 
 
 
 
這幾年來,在禱告裡頭,閱讀裡頭,我發現我該調整了。那時剛剛接了group
 
 
leader 職位(手下管了八個人)的我,來到一個全新的組裡頭,我在禱告中
 
 
求問上帝該如何處理,一邊我也摸索著該如何作。後來我體會到了管理的重要
 
 
,團體講究 team work,「和諧」變成了我掌握整個組的重要因素。慢慢的,
 
 
我讓我的「行動」特性變少一些,我的胃就不再常常痛了。「理性」倒是還常
 
 
是我的思考模式。
 
 
 
 
除了要掌握團體,所以我讓「和諧」多過「行動」之外,為了我的胃著想,我漸
 
 
漸把「行動」放下來,讓它不再有那樣多的比重。之前要準備主日學的故事或是
 
 
查經班、或是分享的內容,我都得一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後來我強迫自己一天
 
 
前才開始準備,讓自己不再那樣緊張。我告訴我自己,要「混」一點,免得自己
 
 
的胃抗議了。後來我發現,原來我的「混」竟然比別人的「認真」還要認真,出
 
 
來的成果也比別人的好很多。顯然我之前是太緊張、太認真了。
 
 
 
 
經過了幾年的調整,我的胃痛不常再發作了,而我服事的成果、公司裡頭的考績
 
 
卻一直都不錯。這算是個性改變嗎?我不知道,但是確實是往好的方向走。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希望我們可以在禱告中更認識自己,求上帝讓我們把自己的管理的好,以致於我
 
 
們可以在教會、在工作場合、在家庭裡頭更能榮神益人,結出聖靈的果子。
 
 
 
 
回 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         
         
回尖嘴雁的文章 http://tjy.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