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我
尖嘴雁 2005-07-17
★我的閱讀經驗
記得在學生時代,除了教科書、參考書、補習的講義外,我是很少看什麼書的。因為
小時候家裡很窮,當有興趣要看什麼課外書的時候,我那勤儉的老爸會告訴我們:「
書一看完就會擺著不看了,你要看書,去圖書館借就好。看完就還,不用買來佔地方
。不然可以去書店看免錢的。」想買錄音帶(那時候還沒有CD),他也會說:「想聽
音樂,開收音機來聽就好,不用買錄音帶來佔地方。」圖書館?那是搬到高雄市來之
後才有的東西,老實說沒去過幾次。雙親節儉的個性讓我不太有機會去買書看書,況
且在書店裡頭站著看書我可不太習慣,畢竟書是別人的,怎好意思太用力看呢?站久
了腳也會酸呀,還要注意老闆娘有沒有用眼神在注意我這個只看書不買書的小孩。鄉
下地方書店沒有幾間,賣的也大多是參考書之類的。國中前唯一的一本藏書是我老爸
送我的「格列佛遊記」。嗯!我老爸老媽也為我們訂了國語日報,這也開始了我閱讀
的基礎。
後來搬到高雄市居住,發現舊大統有一層是賣書的,偶而會去那邊吹冷氣看書,累了
就坐地上,感覺看書是舒服的(舊大統燒掉時,我還跟好友跑去觀看,真傷心呢!)
。不過在課業的壓力之下,在大統吹冷氣看書的機會並不多。國中高中時代漫畫是不
可少的,放暑假時,老妹會去租書店租一些回來看。什麼「青少棒揚威記」、「好小
子」、「天才小釣手」、「怪博士與機器娃娃」、「小叮噹」讓我度過了不少歡樂時
光。老爸自己也喜歡讀武俠小說,常常到圖書館借武俠小說。(老爸倒是很以身作則
,要我們借書就好,不要買書,他自己就這樣做。前一陣我買了一套金庸,放在他那
邊孝順他。不過他還是常跑圖書館借書,過他的退休生活。)高中時代,我就跟著他
看完了所有的金庸小說。看來到圖書館裡頭借武俠小說的人還真不少,有時候借不到
想借的,只能借一些之前看過的,我也會跟著「複習」,練一下舊的武功招式,呵呵
!所以金庸的東西我還算熟。後來與青少年團契分享的時候偶而用上幾招,說說獨孤
求敗的劍塚,談談張三丰教張無忌的太極拳與太擊劍法的過程,把這些跟跟讀經、禱
告扯上關係,把他們唬的一愣一愣的,又興趣極高。他們知道這些是經過看電視劇或
是電影,我則是看書來的。
到了大學之後,閱讀的東西變廣了,除了基督教的書籍,民初的一些作家的書我也看
什麼未央歌、京華煙雲就是那時候看的,一些古典詩詞賞析的書也常在我的床頭出現
。寢室裡頭偶爾見到我們幾位讀理工的室友搖頭晃腦的在念唐詩宋詞,呵呵,真是附
庸風雅呀!其實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呢。與女的朋友寫信(那時還
沒有email),不來一段詩詞怎可以呢?
後來交了女朋友,就是我現在的老婆,她是國文系的(現在是國文老師),我能不往
文學多鑽研一些嗎?(教會公報、基督教論壇報偶有她的文章。我文章都放網路,已
經不投稿了。)
真正大量開始閱讀是畢業退伍之後,畢竟有了自己的收入,也比較有時間,可以好好
買書來看了。有個讀文學的老婆的好處是:她讀過很多書,比我多很多,而且藏書也
不少,她的嫁妝是一堆書。嫁給我之後,我們家常常在買書櫃,現在不只她在買書,
我也常常買書,小孩的書也一堆。現在我們家書櫃大小不一,用寬度40公分的block
來當一個單位的話,我們家現在有大概八十幾個單位,其中還有些放了兩層書,看來
又得買書櫃了。
婚姻的好處是可以讓人成長,甚至是夫妻吵架都可以讓人成長。大概是兩個小孩還小
,老大又是自閉症,我們兩個壓力很大,吵架是難免有的事。有一回教會要辦「幼幼
讀書會」,就是讓讀幼稚園的小小朋友參加,拿繪本故事說給小朋友聽的。我老婆就
是創辦人,他的理由是:「我那個老公尖嘴雁,腦筋直直的,沒有什麼人文素養,我
們得從小給小朋友閱讀的習慣,他們長大後,心靈會多一點柔性的東西。」當然這是
吵架的後遺症。但是這樣一來「幼幼讀書會」辦的有聲有色,還邀請我去講繪本故事
,小朋友超喜歡我的,我也從裡頭學習到如何吸引群眾的注意的講演技巧。
發現我的閱讀習慣受我老婆影響不少,書櫃上一些她的書,我有時會拿來翻翻,一旦
發覺好看,我會把這個作者一系列的書都看完。舉例來說,前兩年他在看紅樓夢的電
視劇 VCD,原本他是獨自在看,後來我看他看得有趣,我就拿張椅子坐在他旁邊跟著
看。之後看電視劇不過癮,我拿了厚厚的三本原著就看。到我看完了原著,我老婆還
沒把原著看過一次。(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呵呵)
閱讀的確讓我的個性改變了一些,本來是理工的很直接的腦袋,現在也比較會想些比
較人性的東西了,也比較能夠接納有各種想法的人。可以說想法比較多樣化了一些,
不會老是在那個框框裡走,這些也許就是所謂的人文素養吧?!
閱讀還有個好處是:父母閱讀,家裡的小孩也會跟著閱讀。我們家的小孩一個小一,
一個小三,在家裡除了玩、練琴就是在讀書,拿張椅子一坐,書一翻開,就是一整個
下午,我們還得提醒他們眼睛要休息咧。每星期去大統逛,他們已經不到八樓玩具部
去玩了,直接窩在十樓誠品看書。要回家時,還要我一連催了好幾次他們才心不甘情
不願的放下手上的書。
過去的這個星期,因為正逢暑假,我老婆帶小孩回娘家去玩,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無
法跟著回去,所以剩下我自己一個人在家。這幾天,除了上班之外我做了什麼呢?週
二開始我一個人過,週二晚上去聽兩個小朋友的音樂會,週三晚上去教會查經班,週
四晚上鋼琴課,週五晚上去誠品聽講演,莫札特的一生,週六下午去高美館演講廳聽
一個小時的敦煌藝術講解,之後在館內跟著導覽走了一趟欣賞敦煌藝術大展,最後自
己又重頭看了一回。晚上去大統看免費的露天電影,週日下午寫文章。很悠閒吧?這
些東西是閱讀帶給我的影響,因為閱讀讓我想接觸這一些人文的東西,因為閱讀使我
的生活多了軟性的一面。
★為什麼要閱讀?
閱讀因為看的是黑白的文字,能閱讀表示這個人能專心。現在的人看太多電視、電腦
了,一連串聲光刺激讓人越來越不能安分於看只有黑白文字的書。若是不及時調整,
小朋友以後必定很難專心,而絕大部分高深的學問,是無法用聲光刺激的方式來傳授
的,這樣的話,小朋友就無法吸收到太多高深的學問,他們會覺得「好無聊」!有沒
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在喊「無聊」。我想原因在於他們看太多電視、打太多
電動玩具、上太多網站,而太少閱讀了。剛剛在七十一(7-11啦)稍稍瞄了一下銷售
量很大的「八卦」日報,哇!幾乎整個版面都是照片,文字大概佔不到三分之一的版
面。人們已經習慣不看文字了......。
箴言24:3--5「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
物。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要怎樣才能夠有智慧呢?除了敬畏上
帝認識上帝之外(箴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閱讀
是很好的一個方式。閱讀讓我們可以吸收作者思想中的精華,讓我們好像可以站在他
的肩膀上往前看。洪蘭教授說:「閱讀可以防止阿滋海默症」「背景知識是累積智慧
的鷹架,廣泛閱讀是建立背景知識的有效方法」,「閱讀,可以站上巨人的肩膀,看
得更高更遠」
根據《天下雜誌》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每週花在閱讀的時間
是 7.5小時,等於民眾花在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的時間,每天平均不過一個小時。
而且,多數民眾每年花在購買書籍的費用並不高,有三成四的民眾,每年買書的費用
不到新台幣一千元,七成八民眾每年購書經費在五千元以下,這些還包含教科書參考
書喔。看來我們真得加加油啦!
我自己每個月大概會花一千多元買書,常常去書房一抱就抱一疊書。有一回下雨天,
去信望愛書房買書,大概花了兩千五百元左右吧?共七、八本書(其中一本舊約透析
是厚厚的書)。結完帳我抱了一疊書就要往外走。店員看了就很擔心地問我要不要塑
膠袋,因為我購物一向沒有拿購物袋的習慣,我答說「不用啦,謝謝!」。店員心中
大概想:「這傢伙好像很愛看書,一次買一大疊,但是怎麼不要包裝袋,外頭還下雨
咧,一下就把書淋濕了,好像一點也不愛惜書,真矛盾!」。其實我的車就停在門外
,我愛看書,當然會好好愛惜書。呵呵!
★沒有閱讀的時間都到哪裡去啦?
看電視是我們最常做的休閒不是嗎?自從我們家把第四台給剪了,時間突然多了很多
出來,可以做很多事情。請參看「我成了關機族」
http://tjy.fhl.net/2004-08-27.htm
上網也佔了我們很多時間,是不是我們常常漫無目的地在網路上面發呆呢?請注意「
上網路越久,越孤單寂寞
」http://tjy.fhl.net/1999-05-28.htm ,何不少上網多閱
讀呢?當然網路上的閱讀也是好的。我現在每天上網除了信望愛站的網管之外,就是
看看電子報、看看並回回郵件與文章,通常半小時內可以搞定。
與其坐在電視機與電腦前等待主耶穌再來,不如多讀些書,當個忠心有見識的僕人(
馬太24:45)
★閱讀要選擇
網路上的資訊太多,我們得選擇。同樣的可以閱讀的東西太多,我們也得選擇,一些
灰色的、黃色的書籍我們得遠離。另外報紙、雜誌我們也得選擇,像「八卦」日報,
裡頭有些置入性行銷的東西,每天給你洗腦,讓你覺得穿著打扮就得跟「八卦」日報
上頭的明星、年輕人一樣,要多少錢的,什麼名牌的。開的汽車就要跟報紙上明星的
愛車一樣,喝的飲料、噴的香水、抹的化妝品,甚至於一些行為觀念,無一不是置入
性行銷。君不見婚前性行為、婚前懷孕、吸食毒品、言語與肢體性騷擾......等等,
最近好像被媒體塑造成這些是很正常的狀況似的。因此閱讀一定要選擇。
★結語
希望上帝賜給我們有智慧,能夠去選擇該看的書。也能夠多多支持基督教的文字事工,
多買書多看書是支持他們最好的方法。其實基督教出版業與書房真的是很難經營,常常
是在虧錢,請各位多多支持、關心代禱。
http://www.fhl.net/book/bookstore.htm
這邊有全省基督教書房的地址,希望大家多
多利用。
--
基督徒最大的掙扎,莫過於在知識上的欠缺:對於周遭所發生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事無法
提出一個既不簡化事物(通通撥歸撒但的作為)、又不取消其真實性(除傳福音外,別無
關懷),但仍具解說能力的理論結構,好為人提供一個安身立命,以及面對未來的指導。
.摘自「信仰的反思」梁家麟著 尖嘴雁的文章蒐集在 http://tjy.fhl.net
回信仰生活
回尖嘴雁的文章 http://tjy.fhl.net